对干部的精准识别是选人用人的前提,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莱西市出台《关于“常态化知事识人”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实现干部考察“四化”,通过找准切入点、多角度绘成线、由线覆盖面,全维度、立体式、多元化绘精、绘准、绘实、绘全干部“全息画像”,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增强了干部担当作为活力。
干部考察常态化
莱西市抽调精干力量,组建6支常态化考察组,每年对各组组长或副组长进行一次调整,成员以2年为一个调整周期。考察组分领域定向联系、常态化考察责任单位及重点工作专班等,同时负责各自领域相关单位市委管理干部的推荐考察工作任务。
(资料图)
在干部考察中,莱西市坚持日常随机考察与重大事项考察相结合,日常考察主要了解干部的“一贯”表现,综合运用谈心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日常表现情况,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对于干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活;重大事项考察旨在了解干部的“节点”表现,深入改革攻坚一线识别干部,全面考察干部关键时刻的政治态度、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干部考察精准化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年轻干部队伍。莱西市坚持考察对象“精准化”,聚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同时辐射中层干部,紧盯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两条主线,深入挖掘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化干部,重点掌握表现突出和表现较差的“两头干部”,逐人逐类建立考察台账,考准察实优秀干部,及时纳入重点培养范围,建立“精准画像”成长档案,实现干部“一人一像、一像一档”。
在考察内容方面,莱西市将干部政治素质和实干实绩作为两大考察重点,坚持“以事察人、知事识人”,着重考察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面对个人荣誉或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情况,考察干部参与重点工作、承担重要任务时的推进效率、落实质量、贡献大小等,透过表象深入分析干部的性格特点、处事风格、工作能力等,确保全方位、零距离为干部“写实画像”。
同时,注重评议人员“全覆盖”。将“管他的、他管的、与他共事的”、常态化考察组以及负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督查考核服务中心等全部列入评价主体,广泛听取班子成员、考核等相关部门、服务对象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实行全覆盖评价。
干部考察制度化
莱西市建立干部考察工作机制,不仅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还给表现一般的干部“施加压力”,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评价指标“精细化”。科学设置评议指标,领导班子重点考察思想政治建设情况、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干部重点考察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同时加强正向测评与反向测评,搭建起正反结合、科学全面的测评指标体系。领导干部“排名制”。由各市级领导对其分管领域内的所有单位领导班子及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工作表现情况分别进行综合排序,排名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参考,通过抓牢“关键少数”,影响带动“绝大多数”。
评价周期“科学化”。建立定期汇报和随时汇报相结合的汇报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评议,并由常态化考察组结合日常了解掌握情况向市委组织部汇报一次考察情况,期间发现班子不团结或个别干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随时汇报,实现对干部队伍的动态化评估。考察结果“透明化”。建立考察结果反馈制度,由各常态化考察组提出考察中发现的需要向单位或干部反馈的问题,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同意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单位“一把手”反馈班子内部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督促相关单位深刻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抓好问题整改。
干部考察数据化
莱西市通过建立全市重点工作落实进展情况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常态化考察了解掌握的相关信息,结合评议情况以及信访举报查核、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审计及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等,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以单位党政正职、班子成员、其他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中层干部为基本分类,对干部进行分类排序和综合评价,通过大数据手段,提出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使用建议,实现了分析研判“数字化”。
根据考察结果,建立重点关注和跟踪管理“两个”台账,实施动态维护,对评价为优秀的纳入重点关注台账,实现培养管理“分类化”。综合运用“调、派、挂”等方式,适时选派到乡村振兴、征地拆迁、信访一线等急难险重岗位“蹲苗”历练,助力干部快速成长;对评价为一般的纳入跟踪管理台账,建立领导班子一对一帮扶机制,强化日常监管、督促整改、追责问效。(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帆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