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乙救苦天尊权力最更大,位列六御。
2、为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九阳之精所化,道炁化形乃又称太一救苦天尊。
3、地藏就是个悲愤的老好人,看地狱道可怜下去救度,他自己并没有多大权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
5、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
6、是中国道教继承上古汉族民间信仰而来。
7、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
8、他同时也是地狱的最高统治者,各宗教中认为业果是最难消除与阻断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敌不过业力之说。
9、但太乙救苦天尊却可以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池化为莲池,座下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
10、因此《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说:太一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
11、道盈十方界亦卽是太一救苦天尊所贯通,因此经中说“尔时救苦天尊徧满十方界”,与万物万灵,无异同,无间隔,因此有感卽应,此感彼通,捷于影响,因此太一救苦天尊能济度众生,“神通无量”,而确有其坚实的理论根据。
12、道教以道而立教,名副其实,不亦宜乎《太乙救苦护身妙经》尔时元始天尊。
13、在玄景之上。
14、清微天中。
15、九色玉堂。
16、升七宝座。
17、放大光明。
18、普集万灵。
19、与天教化。
20、十方天尊。
21、道君老 君。
22、帝君元君。
23、丈人圣人。
24、万万仙众。
25、俱来诣座。
26、听宣妙法。
27、於是梵王称善。
28、帝释欣歌。
29、仙乐自响。
30、随光而至。
31、是时太上老君。
32、身离玉座。
33、步蹑莲花。
34、真人侍於左右。
35、玉女扶於曳裾。
36、至天尊前。
37、奏曰。
38、臣等蒙师开化。
39、受福天堂。
40、施功无极。
41、恩不可量。
42、臣观三界之中。
43、苦海之 内。
44、无量众生。
45、横遭厄难。
46、罪网牵缠。
47、异类羣情。
48、难逃生化。
49、臣不可住於太清。
50、欲仗威光。
51、分身三界。
52、救度羣情。
53、唯望至尊。
54、观心慈愍。
55、於是元始天尊。
56、微起法身。
57、告老君曰。
58、善哉。
59、汝离玉座。
60、惊怖万天。
61、救苦救生。
62、不须汝言。
63、可还座中。
64、吾为宣说。
65、天尊曰。
66、万物吾生。
67、万灵吾化。
68、遭苦遭厄。
69、当须救之。
70、不须汝威力。
71、化身救度。
72、此东方长乐世界。
73、有大慈仁者。
74、太乙救苦天尊。
75、化身如恒沙数。
76、物随声应。
77、或住天 宫。
78、或降人间。
79、或居地狱。
80、或摄群邪。
81、或为仙童玉女。
82、或为帝君圣人。
83、或为天尊真人。
84、或为金刚神王。
85、或为魔王力士。
86、或为天师道士。
87、或为皇人老君。
88、或为天医功 曹。
89、或为男子女子。
90、或为文武官宰。
91、或为都大元帅。
92、或为教师禅师。
93、或为风师雨师。
94、神通无量。
95、功行无穷。
96、寻声救苦。
97、应物随机。
98、今告汝知。
99、老君重奏曰。
100、此之威神。
101、有无量变化。
102、如何得至我师御前。
103、 天尊告老君曰。
104、汝可举声。
105、唱太乙之名。
106、使仙官齐咏。
107、自然应化现身。
108、於是老君众仙等。
109、尊其教旨。
110、齐声称咏太乙救苦天尊之名。
111、忽见。
112、帝君班中。
113、有童子一人。
114、步步蹑於莲花。
115、稽首至天尊前。
116、奏曰。
117、臣乃太乙。
118、为我师开化说法。
119、臣集相聚形。
120、听宣妙音。
121、天中快乐一时。
122、地下动经万劫。
123、三界之中。
124、群生受苦。
125、高声呼唤。
126、苦哉苦哉。
127、旋绕天尊礼拜。
128、俯伏乞下天关。
129、於是众仙见童子奏对。
130、泣泪滴衣。
131、哽噎叹言。
132、天上快乐。
133、地下受灾。
134、轮回报对。
135、何时清闲。
136、天尊告太乙曰:汝行愿慈悲。
137、众生受苦。
138、依汝行愿。
139、分身救之。
140、童子喜笑。
141、再拜而退。
142、众仙观见童子化一天尊。
143、足蹑莲花。
144、圆光照耀。
145、手执柳枝净水。
146、九头狮子左右 从随。
147、乘空而去。
148、又见天尊化一帝君。
149、蹑莲花。
150、手执如意。
151、圆光照耀。
152、九头狮子左右从随。
153、乘空而去。
154、又见帝君化一真人。
155、足蹑莲花。
156、手放神光。
157、上通九天。
158、下通九 地。
159、九头狮子左右从随。
160、乘空而去。
161、又见真人化一女子。
162、身著火锦衬衣。
163、披发跣足。
164、蹑於莲花。
165、手执金剑。
166、圆光照耀。
167、九头狮子口吐火焰。
168、绕於身形。
169、乘空而去。
170、老君奏天尊曰。
171、此圣威德。
172、变化救生。
173、从何而有。
174、甚劫修行。
175、惟愿应机。
176、为众宣说。
177、天尊曰:此圣在天呼为太乙福神。
178、在世呼为大慈行者。
179、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
180、在 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
181、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
182、汝是吾之气。
183、吾是汝之根。
184、汝知吾知此。
185、是九阳之精。
186、甚灵甚灵。
187、汝可秘之。
188、不可尽述。
189、是时老君闻天尊言。
190、闭目定神。
191、弹指叩头。
192、咒曰。
193、元元之祖气 。
194、妙化九阳精 。
195、威德布十方 。
196、恍恍现其真 。
197、三九扬风出 。
198、徘徊离始青。
199、 恭敬生琼液 。
200、奉之免渴饥 。
201、万灵当信礼 。
202、八苦不能随 。
203、积行持科戒 。
204、提携证玉京。
205、尔时。
206、天尊重告老君及诸仙曰。
207、若有众生。
208、时遭疾疫病痛缠绵。
209、可以焚香。
210、念诵圣号。
211、看转此经。
212、疾患退散。
213、克获安宁。
214、若有众生求官觅职。
215、奸佞妄生。
216、但当念诵圣 号。
217、看转此经。
218、自然嫉妒不生。
219、高迁禄秩。
220、若有众生泛涉江海。
221、波浪所惊。
222、鱼龙欲伤。
223、可以存思念诵圣号。
224、使得达岸。
225、无有害伤。
226、若有众生。
227、值雷霹雳。
228、风雨惊怖。
229、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230、神气亦清。
231、魂魄不动。
232、若有众生。
233、父母师资六亲不和。
234、兄弟乖逆。
235、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236、看转此经。
237、自感六亲和睦。
238、父慈子孝。
239、兄友弟恭。
240、若有帝 王国主。
241、朝生叛臣。
242、兵火作乱。
243、风雨不调。
244、万民涂炭。
245、怨地尤天。
246、但当持斋念诵。
247、看转此经。
248、风雨便得顺时。
249、叛臣败露。
250、国泰民安。
251、若有众生。
252、为邪精鬼贼妄来所 伤。
253、但存思念诵圣号。
254、妖魅自止。
255、鬼贼灭亡。
256、若有众生山林往来。
257、被虫蛇禽兽奔夺所伤。
258、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259、禽虫自退。
260、不敢来害。
261、若有女人。
262、怀受胎孕。
263、临产艰 难。
264、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265、自感真气佑护。
266、无痛无伤。
267、便生智慧之男。
268、有相之女。
269、六根具足。
270、母子团圆。
271、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
272、在家出家。
273、养性养命。
274、但当存思念诵 圣号。
275、看转此经。
276、便得功行圆满。
277、白日升天。
278、若有众生。
279、频遭百锁牢狱之中。
280、呻吟难诉。
281、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282、便得解脱。
283、出离囹圄。
284、若有众生为七祖九先门人同学。
285、夫妻男女。
286、身殁之後。
287、流滞寒庭。
288、未得托生。
289、但当存思念 诵圣号。
290、自然出离阴境。
291、便得生天。
292、若有众生为冤家牵引。
293、复连相缠。
294、但当存思念诵圣号。
295、冤家解释。
296、後连断除。
297、於是。
298、天尊告老君曰。
299、此圣最尊最贵。
300、最圣最灵。
301、每月三九日。
302、多降人间。
303、常於净室中。
304、焚香礼拜。
305、柳枝净水。
306、时花药苗。
307、如法供养。
308、自然寿满一百二十。
309、五福常臻。
310、八难远离。
311、切忌灶下灰烬。
312、石榴秽物。
313、此为不洁。
314、勿令触之。
315、天尊说经毕竟。
316、大会之中。
317、羣仙唱善。
318、狮子能语。
319、凤凰能言。
320、鱼龙成人。
321、枯朽还生。
322、蠢动含情。
323、福资皆遍。
324、巍巍堂堂。
325、皆得升仙。
326、於是道君老君。
327、无量众真。
328、同声赞叹。
329、今闻妙音。
330、大获利益。
331、奉辞而退。
332、太乙救苦宝诰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 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
333、妙道真 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 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334、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信奉的诸神之一。
335、太乙,又作太一。
336、道经说:太乙天尊居天界妙严宫,是专门拯救堕入地狱之人的大神,若人回心向善,只要诚心祈 祷,并默诵“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即能得到解脱和救 助。
337、道教在举行“超度”道场时,均要悬挂救苦天尊神像,以示接引,救济苦难。
338、救苦宝诰,见《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内。
339、 从前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迷信说法:这个世界分为三个空间,即天间、人间和阴间。
340、天间是玉皇大帝和佛祖为首的神佛们的乐园,人间世俗中成仙得道、修行到家者也能上去。
341、但世俗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福气,死后都得去阴间报到。
342、人一旦堕入阴间地狱,尤其是十八层地狱,永世都不得超生。
343、为了救度地狱中受苦受难的众生,佛道两教专门配置了两位尊神主管教化,使之脱离苦海。
344、佛门中有地藏王菩萨,而在道教里,则是太乙救苦天尊。
345、 据称,不仅是被打入血池地狱的女性,凡是被打入地狱的人,只要他们的亲族或遗族带着太乙救苦天尊传授的神符向神祈祷,下地狱的亲人便一定能得救。
346、 换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拯救受苦受难之人,超度地狱鬼魂的最尊贵的天神。
347、太乙救苦天尊的来历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学理论名词“太一”演变而来的。
348、太一,本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一者,元祖也。
349、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乃气之祖宗,造化之基也”。
350、被称为“太一”的元气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宇宙本源,是道家、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
351、因此,也可以说“太一”即“道”。
352、 在崇尚鬼神的古代,人们将“道”的别称“太一”尊为天神,并用太一神名命名星辰。
353、太一星属紫微垣,在紫微宫门外,天乙星南,今天龙座内,是一颗恒挂中天,永远闪烁的亮星。
354、 古人认为,有其星必有其神。
355、居住在太一星的神灵自然是太一神。
356、这样,由无形、无象、无生、无灭、无始、无终的元气“道”演化而来的至大、至空、至虚、至玄,概念抽象的、便于供奉的太一星神。
357、故而,早在战国时楚国已有祀奉太一神的祠庙。
358、汉武帝时,在长安东郊建太一坛,并建五帝坛于其周围,为五帝为太一之佐,礼祀太一。
359、“天神贵者太一”。
360、道教创立后,太一信仰即被道教吸收,并尊称其为“太乙救苦天尊”,将其纳入道界诸神体系,他都在玉清境,得策名学道,号令群真。
361、 中国古代称上、下、东、西、南、北六方为“六合”,亦称“六极”。
362、道教将“六合、六极”作为教名称之一,宣称六极各有一位天神统御,称“六御”,亦称“昊天六御宸尊”。
363、这六位大帝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统御万天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统御万雷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统御万星东极青华大帝————统御万类南极长生大帝————统御万灵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统御万地 六御中的东极青华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
364、天尊住在“青华长乐界,东极少严宫”,东极青华大帝因此而得名。
365、 太乙救苦天尊的演变过程 太一是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元气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在谷满谷,在坑满坑,弥满八极,无往不在,因而“遍满十方界”。
366、太乙救苦天尊由太一神演变过来的,因而他积气成神,聚则成形,散则为气,也像元气一样,无处不有,无住不在,遍满十方,无所不能。
367、所以,道教据此赋予天尊以全新、重大的职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368、 道经《救苦诰》中称,太乙救苦天尊“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
369、“十方化号”即指太乙救苦天尊为便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化为灵宝十方救苦天尊。
370、这“十方化号”是:东方玉宝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南好生度命天尊东北度仙上圣天尊西南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且看这位太乙救苦天尊: 他救苦十方,济度人鬼,救苦救难,化身无数,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圣人、帝君,或为真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力士、魔王,或为道士、天师,或为老君、皇人,或为功曹、天医,或为男人、女子,或为文琥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或为风伯、雨师,总之“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371、 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称为太一福神,在世间称为大慈仁者,在地狱称为日耀帝君,在外道镇邪时称为狮子明王,在水府渊泉称为洞渊帝君。
372、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他于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
373、凡人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凡人遭疾疫,重病缠身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疾病即愈,获得安宁;凡人求官寻职而奸佞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能神清气爽,魂魄不动;凡人亲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凡身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连绵,风雨失调,万民涂炭,怨天忧人之声此起彼伏,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就会风调雨顺,叛臣败露,国泰民安;凡人被邪精、恶鬼、匪徒伤害时,只要念诵天尊圣车,妖魁自止,鬼贼灭亡;凡人在山林中被虫蛇、禽兽追逐并受伤,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真气护佑,无伤无痛;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修身,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凡人之七祖、九先、弟子、同学、夫妻、孩子身死而末得托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脱离阴间,得以生开,并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恨具足,母子团圆;凡人被仇家苦缠不休,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代解恩怨,握手言和。
374、 总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确像生成宇宙万物的元气,无处不有,无所不能,时时刻刻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375、太乙救苦天尊显灵的故事 太乙救苦天尊还是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天神。
376、所以,过去道士打醮、做道场、办丧事,都请太乙救苦天尊降临,施食众鬼,超度亡魂。
377、 这时,太乙救苦天尊由九头狮子推车,十侍弟子相随,金銮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环锡杖,执玉明宝扇,有金睛独眼鬼跟随,亲自下到鬼城丰都地狱。
378、丰都大帝、十殿阎罗王即刻虔诚恭迎。
379、天尊用明扇煽三下,九环锡杖顿三顿,扇开丰都门,让金睛独眼鬼照耀光明,接引十类鬼魂出离地狱,同赴道场。
380、天尊为地狱鬼众及各方孤魂野鬼讲经说法,用杨柳枝蘸金钵盂中的甘露水,施食鬼众,超度十类孤魂地狱苦海,或升临天界,或转人世。
381、 这里有两则太乙救苦天尊显灵的故事: 十方院有个多才而善辩的道士张仁表与人交往甚少,因他常常说谎而受到人们的鄙弃。
382、一次,他病了,被带地狱,正在危难之间,他记起平时常听人说,呼唤太乙救苦天尊可以得救,于是他高喊十数遍,拉他进地狱的判官小鬼们都笑了。
383、他再呼唤十数遍,只见红光闪烁被簇拥着的天尊突然出现。
384、天尊对他说,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本来你的寿数已尽,不得再回人间,现在给你七年,让你返回人世。
385、不过,在此期间你要为我画像,广示天下,还要尽行善道。
386、张道士听到这里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387、他遵循天尊之言,从此遍游四方,凡有道观他必定为天尊画像。
388、如此过了七年,果然死去。
389、 同河口有个姓王的采药人,一天上山挖药,突遇大风暴雨,不小心从崖上滑入沟底,眼看生命垂危。
390、这时,他大呼天尊,结果得救。
391、还有一个故事,南阳有一位香客已在救苦殿烧香二十余年,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了自己已死多年的妻子。
392、妻子生前犯了罪孽,死后被打入地狱,受到应有的惩罚。
393、妻子见到丈夫后请求相救,并托梦说第二天早上鸡不叫时扒开坟墓,即可还阳,这男子便呼唤天尊,结果救了妻子。
394、 太乙救苦天尊原是道界诸神中仅次于三清的“六御”之一,后来为了符合道经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类,去掉此神及“长生大帝”,成为“四御”。
395、 在神灵信仰中有这样一条规律:一些神信仰逐渐衰落,一些神信仰又产生兴起。
396、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无数,无处不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
397、比佛门中大慈大悲、法力无边、观其声音、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产生还早。
398、但到了近代,天尊名讳却只保留在道经中和道士诵唱的经韵中。
399、他在民间的影响已远远不及观音。
400、 原因何在呢? 在人们心目中,东方女性是温柔、善良、贤淑、慈爱、极具同情心、怜悯心的典范。
401、她们的品格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职更为协调,与男性相比,女性神救苦救难比男性神更为适宜,更受欢迎。
402、观音菩萨是慈秀俊美的女性,而太乙救苦天尊却是威严端庄的男性。
403、这大概就是后来太乙影响不及观音的缘故吧。
404、 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天尊头戴冕旒,身着朝服,“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之九色莲花宝座,周围有九头青狮子口吐焰,簇拥宝座。
405、天尊天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
406、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