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人社局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意识,拿出更加精准的策略与措施,全面落实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建立预警预防拖欠农民工资工作制度,推动根治欠薪从“治”向“防”转变,使根治欠薪成果长效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强化政治担当,建立上下贯通的责任落实机制
坚持把根治欠薪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和政治任务,聚焦重点,采取超常规举措,出实招、出硬招,全力以赴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成立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重点领域欠薪问题排查治理,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和各镇(办)主要负责人及在建项目负责人召开推进会,围绕节假日前后、开学季等欠薪隐患易发多发期,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建立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
强化部门合力,建立多头联动的综合协调机制
成立工作专班,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实施政府负责、人社和住建牵头、其他行业部门及属地镇(街道)共同处置的联合工作模式,多次召开专项研判会,对存在问题、欠薪线索办理情况进行集中处置,化解清欠存量;强化问题研究分析,坚决遏制增量。成立联合督查组,对全区工程建设领域落实实名制用工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等情况进行联合督查,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列出整改清单,明确责任,限期纠正。
强化预警监测,建立纵向到边的问题约谈机制
在严格督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实名制用工管理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较多、欠薪投诉频繁的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联合警示约谈,督促落实工作制度,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区治欠办建立台账,区信访局定期将处置难度较大、容易引发集访和越级上访的欠薪线索向相关单位和属地镇(街道)提前预警。目前,对个别欠薪投诉建筑企业进行了警示约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对排查出的欠薪隐患预警提示进行督办,坚决将欠薪问题防在未然、治在未发。
强化思路创新,建立按时办结的案件清零机制
创新采取“三交办”模式,运用“双主动”方式,落实“两督促”机制,努力实现“线索交办程序简化,欠薪矛盾化解时限缩短,投诉平台线索办结率持续提高”。一是采取“三交办”工作模式,确保线索及时受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及时将线索转交相关镇(街道)和行业部门办理;同时,对于欠薪企业违法行为,由区人社局综合执法大队立案快处,对存在较大争议的案件,引导其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司法诉讼程序进行维权。二是运用“双主动”工作方式,确保案件及时化解。收到欠薪线索后,第一时间主动与投诉人沟通对接,摸清欠薪实情,搜集相关证据,找到欠薪化解的突破口,根据掌握的一手资料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到事发现场进行协调处置。三是落实“两督促”工作机制,确保结案工作成效。采取区治欠办和区政府督查室双督办机制,及时跟进、定期督查。2022年以来,接收到的国家、省欠薪投诉平台欠薪线索全部化解,化解率100%,为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1563万余元。
强化专项监督,建立严查重罚的联合惩治机制
聚焦重点工程,针对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和疑难复杂欠款问题,加强联合监管,加大执法检查,组织住建、信访、公安等部门进行集中研判、联合督办,对于恶意欠薪的个人和用人单位依法坚决打击,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欠薪出现聚集信访、越级信访问题。同时,落实“黑名单”制度,将重大违法欠薪案件面向社会公布,对符合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坚决列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惩治格局,促进用人单位形成“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农民工工资支付格局。